广丰区牌门村马家柚产业扶贫

江西农业农村融媒体 2018-06-04 10:13:23 订阅

牌门村位于广丰区东北侧,东邻五都镇双桥村、西邻排山镇黄狮村,北邻东阳乡大门底村,南邻排山镇黄狮村。全村国土面积5.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8亩、林地6600亩,人均耕地0.4亩。距离县城17公里,距离排山镇政府5公里。全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659户,2602人。其中贫困户:77户,贫困人口:325人。山多地少的地形特点,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在松华绿色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马家柚种植成为村里的农业主导产业。

上饶市广丰区松华绿色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6年。并于2010年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在目前合作社开发建设了1000亩马家柚种植基地、200亩苗木繁育基地,生产期将年产马家柚2000吨,年出圃苗木150万株。共吸引社员135户,其中农户占90%以上。去年,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平均收入为29800元,合作社成员平均收入为16000多元,实现社员全部脱贫致富。

一是壮大马家柚产业,厚植脱贫根基。松华绿色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以马家柚种植和苗木培育为主导产业,创建了“松华牌”马家柚,带动和辐射周边百姓87户种植马家柚。马家柚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亩,同时带动农户种植马家柚1500亩。开发建设了200亩苗木基地,免费为社员提供品种纯正的马家柚苗木。通过构建“合作社+品牌+基地+农户”格局,把柚农组织起来,把基地联起来,让松华牌马家柚质量优起来,柚农也一举脱贫富起来。

二是建立党支部,提振脱贫动力。合作社通过组建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建新模式,坚持“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促基地,基地带农户”,形成以支部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依托,支部与合作社、基地与农户互动共振的新格局。合作社党员廖列兴,加入合作社之前,家庭生活条件只能维持温饱,本人都有了出去打工的念头。加入合作社以后,在合作社党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不仅可以年底可以领到合作社的分红,平时还在合作社做事,自己也种植了30多亩马家柚,年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既赚到了钱又可以照顾家里。拿他自己的话说“合作社是我的家,马家柚是我孩子,那可是金元宝”。

三是合作社带头,做扶贫急先锋。合作社通过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抱团发展,实现帮扶带动、互惠共赢,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在技术上,邀请区农业局到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柚农举办马家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班;在生产资料上,提前安排统一采购并按照柚农需求发放到位,尽可能为贫困户降低成本;在马家柚销售上,按照马家柚协会和合作社分级要求,合作社统一收购再分级,为贫困户解除销售后顾之忧;在用工上,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基地做事,让大家实现家门口上班。仅2016年,据合作社统计测算,统一配送的生产资料,为农民每亩节约成本125元。

合作社、社员、贫困户三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松华绿色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统一产品销售流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发展宗旨,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和利益连结机制,实现共同富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合作社就是车头,是社员和贫困户发展马家柚产业的定心丸。合作社制定外引内联、规范运行的经营策略,把分散的种植户连接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销售的“六统一”经营模式。在产业扶贫上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统一计划、供种、技术、收购、加工、销售、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质提效,充分利用“松华牌”马家柚口碑影响力,为社员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在技术力量上组织相关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全方位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由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责任主编:柯微微
95
0

抗击疫情稳产保供两不误 ——江西“畜牧人”在行动

江西农业农村融媒体

0评
1109

老字号湖口豆豉正青春

江西农业农村融媒体

0评
751

进贤县开展渔具市场全面清理禁用渔具整治行动

江西农业农村融媒体

1评
747
写评论

发布
取消
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