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改革典型案例】探索实践“物业进乡村”模式 破解村庄环境管护难题

江西农业农村融媒体 2022-10-12 15:06:22 订阅

为有效破解村庄环境管护难题,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上犹县探索实践“物业进乡村”长效管护模式,全县131个行政村村庄日常管护由第三方或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进行整体承包,按户核定费用,推行合同制管理,有效激发了群众自主参与积极性,实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村庄长效管护的双赢,初步走出了一条农村环境长效长治的新路子。


一、改革背景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但也一定程度存在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资金投入有差距、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短板,必须切实予以解决,推动村庄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扎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管护清单,厘清“管什么”。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和先行试点基础上,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划分为两大块内容: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实行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和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清运工作包括村庄主干道沿线;另一方面,村庄内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以聘请专业团队方式,引进第三方物业公司或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乡村物业服务合同,将村庄环境卫生、物品(农机具)堆放、家禽规范养殖、公共空间整治、设施维护、村庄秩序管理等列入管护范围,把乡村当成社区来管,真正做到常态长效。


(二)优化工作机制,明确“如何管”。一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县财政拨一点、乡(镇)村、驻村单位和群众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从每年县财政安排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中,按农村人口 25元/人的标准直接安排到村,进行切块支持;安排每村5万元以上村庄长效管护经费,打包列入“物业进乡村”管护费用。整合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经费,按每村平均5人(每人工资600 元/月)标准整合列入乡村物业服务费用。争取驻村帮扶单位每年支持1-2万元。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倡导在外乡贤捐款捐物支持家乡环境整治建设,2021年,全县各村理事会实际自筹资金达830万元。有条件的村组实行“乡村物业”收费模式,按每户每月3-5元标准收取卫生费用。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由各乡(镇)制定考核指标,根据考核情况支付“物业费”,倒逼第三方物业公司或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将物业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年终考核挂钩,乡(镇)作为发包方行使监督管理职能,每月开展一次“物业进乡村”运行绩效评估,深入现场进行业务督导,分村出具评估报告,绩效考核分A、B、C、D四个等级,对应为良好、合格、整改、撤换四种情形,C档为限期整改并核减经费,D档为终止合同更换承包方。三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村委会和村民积极性。比如,安排专项奖励经费,每年度奖励一批“物业进乡村”工作成效突出的村庄,前10名各奖励3万元,11-20名各奖励2万元,奖励资金直接列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开展“美丽村庄”“美丽庭院”“文明卫生农户”评选活动,由县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每年度在全县范围内组织评选30个“美丽村庄”、2200户“美丽庭院”、2000户“文明卫生农户”。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营造了“人人讲文明、人人爱卫生”的浓厚氛围。


(三)明确责任主体,解决“谁来管”。按照管理服务职能,设立相关岗位,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与每位管护人员签订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工资待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确保乡村物业管理服务专业化。一是设立村级保洁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第三方聘请保洁员(主要负责垃圾集中转运)的基础上,村集体再聘请10名左右建档立卡脱贫户为保洁员,主要负责村组主干道、河道等的保洁工作。二是设立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员。每个村集体聘请3名左右具有一技之长的群众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员,主要负责村里文化广场、村组路等基础设施的简单维护。三是设立生活服务管理员。每个村集体聘请5名左右具有维修技能的群众为生活服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村民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家电、水管等维修服务。


三、取得的成效


物业管理进乡村,有效解决了村庄环境管护责任不明确、资金无保障等老大难问题,有力巩固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既为乡(镇)和村组干部松了绑,腾出了更多精力抓发展,也让群众树立了爱家、护家、管家的理念,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庄环境生态长效管护“双赢”。


一是推动了村庄环境整治由“短期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实行“物业进乡村”以来,各村建立起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门前三包”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成为常态,实现环境整治由短期不定时整治向常态规范管护转变,乡村环境面貌实现大变样。同时,“物业进乡村”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范畴,促进村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二是推动了群众参与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通过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美丽村庄评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广大村民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将环境整治工作贯穿到日常生活中。此外,30多项日常生活服务事项被列入物业管理项目,解决了许多农村留守家庭难以办理的问题,解除了在外务工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也让村里妇幼老少享受到物业管理的贴心服务,激发了群众参与、支持“物业进乡村”的积极性。


三是推动了村级治理由“政府治理”向“群众自治”转变。通过“物业进乡村”,丰富拓展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形式,村级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村组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群众在参与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升,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上犹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主编:刘张愉
24
0
写评论

发布
取消
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