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发:抱团聚力开拓绿色发展路

江西农业农村融媒体 2018-12-18 17:19:41 订阅

刘志发,男,1983年7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潢溪镇丁山村主任、余江县志发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农场主、鹰潭市先锋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鹰潭市胜农水稻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鹰潭市政协委员。

2013级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从2003年起承包200多亩水稻田发展至今713亩,水稻、大米销售,运用“公司+基地+农民”的销售模式,带领农民发展大米加工产业,扩大规模和增加效益。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平台进修耕作学、作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让他各项技能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2003年至今被评为江西省种粮大户、全国种粮大户、鹰潭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江西省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

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习后,他在2014年牵头组建了鹰潭市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几年的进修,技术、管理模式、市场营销都得到了不同层次提升,胜农联合社快速发展,现在联合社种植面积达18万亩,同时带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同学13名,联合社覆盖鹰潭、上饶、吉安、九江、赣州等五大区域。2015年联合社注册商标“胜农”及QS卫生许可证,做精做细创建联合社自己的品牌。


善用新技术提高稻田亩产量

刘志发1983年出生于余江县潢溪镇丁山村委会新迁户村小组。初中毕业后,在亲戚的帮助下,他来到新疆伊宁市开服装店。经过几年打拼,服装店生意逐渐好起来,刘志发一人忙不过来,亲戚便建议他回家找个对象,夫妻俩一块来开店。

2001年,刘志发回家后发现,父亲刘加真刚刚承包了附近几个村庄的500亩抛荒田,准备大干一场。刘志发佩服父亲那种敢想敢干的闯劲,也为他有些担心,便决心留下来帮助父亲。刘加真看到儿子做事稳重踏实,便把承包田全部交给儿子经营管理。

面对如此大面积的农田,刘志发知道再沿用传统的种粮方法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买来一大摞农技书潜心钻研,还经常去市县农技站请教农技师。2002年,刘志发父子俩在市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全县率先使用水稻抛秧技术,亩产提高了50~100斤。

2003年,刘志发又在全县率先用十几亩农田尝试水稻直播技术。水稻直播比抛秧亩产高出50斤,而且节约了秧盘、薄膜、毛竹等材料,具有省工、省时、增产、增收的优点,是继水稻抛秧后又一种解放劳动力的轻简水稻栽培技术。凭着年轻人的那股闯劲和灵活的头脑,刘志发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


抱团发展带动村民同致富

一家富不如家家富。2010年9月,率先富起来的刘志发组织60家种粮大户成立鹰潭先锋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农资等生产资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互通信息,生产成本可以节省15%,带领了更多的农民致富。

丁山村71岁的刘大爷和老伴有18亩农田,以前根本无力耕种,现在把农田交给合作社管理,老两口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年就可赚4万元。

邻乡春涛乡的种粮大户吴涛虽然种了380亩田,却因为管理不善、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产量低销路不畅,加上不了解市场行情,粮食卖不到好价钱。2010年加入合作社后,吴涛开始种植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的高产优质稻,实行科学化管理。一年下来每亩田可节约成本240元,产量由700斤/亩提升到1000斤/亩。粮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不但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而且所卖价格比他自己销售每斤高出0.2元。“以前我得求别人买我的粮食,现在可好了,我有了主动权,人家得求我卖粮食给他,这都得益于我们的合作社。”吴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一村一名大学生”补短板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过程中,刘志发意识到,在增加量的基础上应该不断追求质的优化。他非常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定位。

2012年,刘志发报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参加学习对我的帮助很大,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进一步掌握了更科学的栽培知识,运用产前、产中、产后方式,促进水稻栽培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3年前水稻与大米销量600吨,现在月销量达120吨。”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

“我现在对水稻品种特别敏感,一般3年要换一个品种,因为不同的品种所需要的土壤微量元素不一样。”他兴致勃勃地讲述他的“种田经”,这类“高精尖”的水稻种植技术,是他从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归来后的新收获。

为了将学习收获最大地与当地村民一起分享,刘志发还经常用自己所学向当地的村民进行讲学、处理实际问题。


自己办厂拓展粮食新市场

在粮食销售方面,以往都是直接销售稻谷,虽然销路畅通,但刘志发很快就发现,把稻谷加工成大米销售比直接销售稻谷要划算。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把稻谷交给加工厂加工,加工所剩的米糠基本可抵加工费,而米价比谷价每斤高0.2~0.3元,平均每亩田可多赚300元。

但是产品由稻谷转变成大米后,销售却又成了问题,于是刘志发开始四处寻找大米销售市场。他先后去广东、福建等地考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大米无法进入当地市场。一天,刘志发来到广西南宁进行市场调研,碰巧遇到在当地从事大米销售的一位熟人,经其介绍,刘志发顺利进驻南宁农桥农副产品市场。此后他锁定了南宁为固定的大米销售市场,与农桥农副产品市场建立了稳定的商贸关系。

随着生产的粮食不断增多,单靠加工厂的代加工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这种矛盾促使刘志发产生了自己加工粮食的想法。2014年1月,他投资10余万元新建了碾米加工作业车间,购进新型碾米机,开始尝试自己加工生产大米,并计划日后扩大碾米加工的规模。


培育品牌探索绿色发展路

在刘志发的带领下,2014年9月鹰潭市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成立。联合社成立以来一直以无公害优质水稻与有色大米(红米、黑米、紫米)栽培发展农业,做自己的特色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鹰潭市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刚刚开始有6家合作社组建成立,现以发展到大小合作社13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8家;13位理事就有4位大学本科学历(农学),3位理事长至今还在江西农大进修农业技术与管理(大专班);平均年龄41岁,是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基层团体;有12个来自民间基层合作社构建成立;是鹰潭市唯一家跨县跨市的联合社,分别有:鹰潭市先锋水稻专业合作社、峡江县金坪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鄱阳县龙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修水县绿达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来自鹰潭、上饶、吉安、九江、赣州的18家专业合作社。

“虽然我们的产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刘志发清醒地看到了合作社发展的软肋,他认为创建品牌至关重要,只要把品牌做强了,水稻产品就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社员们也就有更多的收入。这也是他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责任主编:柯微微
62
0
写评论

发布
取消
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