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庭无尘杂,乡村美如画———吉安县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纪实

江西农业 2019-05-10 11:33:13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时遇着春光明媚,行走于吉安县的大街小巷,看着泥泞的乡间小道变成宽敞的水泥马路,看着简陋的茅房变成干净明亮的卫生间,看着露天的垃圾池变成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桶,乡村村容村貌都是一幅崭新的画卷。这是该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可喜变化。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围绕“所有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的农村垃圾治理国家验收标准,该县在乡村广泛开展“清净整洁”整治活动,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推行农村垃圾第三方治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和行政村聚集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点全面实施生态疗法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增投入、建设施,保障农村生活清净洁

“以前屋外、山头随处可见垃圾,气味难闻不说,还影响我们的健康,现在不一样了,走几步路就有政府配备的分类垃圾桶,早年的露天垃圾池现在一个也瞧不见啦!”谈起近年来县政府大力推行的“清净整治”行动,横江镇濠云村的村民们都喜笑颜开,对清洁工程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赞不绝口。

2016年以来,该县政府加大县配套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垃圾回收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和市场化运作。该县所有村居已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实现镇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和村庄保洁员管理市场化运作,全域化托管、合同制管理、规范化运作,有效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

横江镇副镇长肖翔告诉笔者,截止2018年5月,该镇共投入150余万元用于农村清洁工程。全镇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为每户农户配备垃圾桶共1.4万个,做到农户门前有垃圾收集桶。另外,按20户配置一个果壳箱,50户配置一个垃圾铁皮箱的要求,共增购果壳箱460只,垃圾铁皮箱100个,实现了“农户门前有桶、自然村有垃圾投放箱、公共场所有果壳箱、乡镇有垃圾压缩转运站”的全覆盖。


创新思、重宣传,推动健康文明新风尚

自2017年以来,该县政府在每年2月至4月底,集中两个月时间,全民动员,县、乡、村三级联动,在全县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春季攻势”行动,打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

去年的大年三十,对于敦厚镇荆岭社区的居民来说,是热闹非凡又与众不同的一天。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了几十名志愿者进社区,在社区内开展垃圾兑换示范活动。居民们踊跃参与,纷纷把家中废弃的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及旧家电等可回收垃圾搬出来交到志愿者手里换取零钱。荆岭社区的保洁员郭凤香告诉笔者,“现在工作比以前轻快多了,街上的垃圾不像以前那样多,政府还鼓励我们回收废品,一边工作还能一边挣点外快!”该镇积极开展垃圾兑换示范活动,引导群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在全镇倡导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风尚。

敦厚镇是是吉安县的城关镇,辖20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人口8万人。该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搭上理念创新的快车,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和垃圾回收利用。该镇鼓励保洁员积极从事废品回收工作,通过出售回收上来的可利用垃圾获得经济收入。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区域性流动废品回收员队伍,支持废品回收员在其服务能及的区域内走村入户回收可利用垃圾。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回收网络,实现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全覆盖。


严考核、勤监督,确保美丽乡村不褪色

为抓牢长效管理,保持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高位推动的工作态势,该县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工程分级巡查督察制度,做到“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通过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日常督查检查力度,并将日常督查情况作为县级财政奖补资金安排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按时反馈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的,或对治理工作不作为、进展迟缓的反面典型,采取媒体曝光、通报批评、逐级约谈督办、查究问责等方式鞭策后进;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明显的予以表彰奖励。

该县大冲乡东汶村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吉安县农村清洁工程先进村。走进东汶村,一种盎然的新农村精神面貌迎面扑来。一栋栋规划整齐的小楼矗立在绿荫当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蜿蜒在农田中央。虽在乡间,却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东汶村村支书王祥圣告诉笔者,东汶村的成功并非偶然,实现美丽的蜕变的关键点在于主动探索适宜本地的垃圾处理模式,构建了一个乡村全力支持、村民自觉参与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2014年,东汶村在全乡率先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该村召开动员大会,在全村统一思想,村干部分片挂点,村里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并建立具体奖惩办法。对“三包”未落实到位的,一次提醒,两次批评教育,三次则以村民理事会名义处以50—500元不等罚款,罚款归入村集体环境卫生治理专项资金。

村规民约的制约、群众的参与、资金的保障和合理的运作模式,确保了村庄整洁成为该村一种新常态。现在东汶村的休闲广场上好不热闹,大妈们跳广场舞、大叔们下棋闲聊,横幅上的标语“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正印证了此情此景。村民李涛告诉笔者,“自从农村清洁工程开展之后,不仅环境变美了,村民们的心情也跟着畅快起来,民风好了,口角也少了!”


(来源:吉安县财政局)

责任主编:柯微微
18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