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民生幸福指数步步高

江西农业 2019-08-19 10:27:25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建国七十周年以来,吉安县坚恪守发展为民向导,加大民生改善,着力攻坚克难,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得到解决。赣江流域中游的这片红土地上,处处展现出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新气象。

住有所居,从“有地住”到“住得好”

安居方能乐业。住房问题是民生大事,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吉安县紧紧围绕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完善配套、同步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集中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和零星棚户区改造,逐步开展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大的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

平房聚集的老城区和城中村日益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它往往与“拥挤”“脏乱差”“安全隐患大”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形成棚户区,改造迫在眉睫。家住原财政局宿舍的彭小燕告诉笔者,“我们这里地势很低,每年雨季就会涨水被淹,我们大人上班、小孩上学都被耽误,困在家里出不去。”此次这一片区也被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之内,“这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我们肯定会全力配合政府的工作。”在看到政府棚改实施方案后,彭小燕对即将提升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充满信心和期待。

棚改将让县城的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住有良居。为此,吉安县制定了“三年棚改攻坚目标”。2018年至2020年,棚户区改造计划总任务数3215户38个改造项目,其中2018年计划任务1874户23个改造项目,2019年计划任务1341户15个改造项目;县城城区31个改造项目,乡镇7个改造项目。

学有所教,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吉安县按照省委“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不变、一个不减”的具体部署,以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好就业”为抓手,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更大的成果。

全面落实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政策和保学控辍机制,减少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现象发生,让贫困学子有学上;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让贫困学子上好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师范定向倾斜政策,让贫困学子好就业......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正在从梦想变现实。

2019年,吉安县继续加快教育装备优质均衡发展步伐,通过更新中小学图书、学生课桌、班班通设备、实验设备、音体美器材等实施设备,建设创客教室,为创客教育提供必备硬件。刘泽熙是县城关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今年上半年一开学,他就发现了校园里的新变化,“学校图书馆的书越来越多啦!”他兴奋的告诉笔者,“不仅如此,我们的课桌椅也翻新了,实验室也不再是以前那些简陋的设备了,现在大家上课更有劲啦!”。“教育兴则国家兴”已经成为时代强音,“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弱有所扶,从“保基本”到“全覆盖”

民生大于天。筑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吉安县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坚持依法救助、托底救急、精准救助、统筹衔接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扶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编密织牢一张“覆盖全面、救急解难、托底有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民生安全网,为困难救助对象脱贫致富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9年,吉安县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至385元,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平达285元。同时进一步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处于重度贫困、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农村低保对象列为常补对象。建立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量化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十三五”期间,按照略高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的幅度,逐年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70 岁的曾庆伯是横江镇濠云村委会的贫困户,去年冬天他因腿骨折在县医院住了半个多月的院,住院费是3000多元。出院时医保给报销了90%,他自己只掏了300多元。“现在的政策好呀,我们贫困户在县里看病都是先看病后付费”,曾庆伯老人无不欣慰地对笔者说,“而且报销比例那么高,看病也有底气啦!”从“保基本”到“全覆盖”,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每一户困难家庭、每一个困难群众,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来源:吉安县财政局 汤采薇)

责任主编:柯微微
1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