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欠如:身体力行,践行农业科技人员初心使命

江西农业 2019-10-21 14:59:39

个子瘦小单薄,走路却健步如飞,但在田间地头和试验田,他又是那么专注,专注于每一棵作物的长势,专注于每一寸土壤的安全。他就是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人员,省红壤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黄欠如同志。


甘于寂寞、主动作为,一心扎根在红壤研究事业

1987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32年来,专注于研究改善红壤环境、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及生态修复等问题,成功引入百喜草、香根草等草种,改进了丘陵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方式。

回忆刚参加工作时,他说,“附近都是荒山,一下雨,表层土壤都被冲掉,作物很难种下去,当地农民费大劲种的花生、红薯、油菜,产量也不高”。从此,在他心里便埋下了“开展红壤水土流失防治,研究推广水土保持新方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念头,并付诸实施。这一干,就是32年。

32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带领团队成员走遍全省各地,在进贤、信丰、都昌、崇仁、余江等地建立实验示范基地10多个,掌握了田间一手数据,总结凝练了“植物篱+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的红壤缓坡旱地水土流失防治方法,达到了增渗扩容、稳土固沙的目的,该技术推广过程中,红薯、花生等旱作物产量均提高了15.8%以上,得到了农民朋友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黄欠如也十分关注于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工作。黄欠如说,目前红壤的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塑料薄膜产生的污染以及长期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他的研究重点。目前,他已在一些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建起小型耕地治理试验田,试验改良剂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治理,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保证农民增产增收。”黄欠如慢慢摸索出一套经验——“对老一辈农民,不能只和他们讲高深的道理。产量增加了,他们自然也就信任你了。”如今,黄欠如已成为远近有名的农业专家,但还是常常深入农村,向农民推广新技术。很多农民专程从外地赶来,向他请教土壤问题。


大胆创新、甘于奉献,热心培养青年科研队伍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位于进贤县境内,处于一个“前不靠镇、后不靠村”的红壤岗丘上,“留人难”、“进人更难”是长期以来困扰着该所科研发展的“瓶颈”。针对该情况,黄欠如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所党委的支持下,形成了“成双成队”进人方法,为稳定该所科研队伍作出了贡献。

目前,该所有科研人员30余名,其中博士5名,硕士以上学历占90%以上。同时,在人才使用上,甘做“人梯”,力推“省级科研项目年轻人主持”、“基本科研业务经费”、“科研启动费”等办法,初步形成了“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在他的引导下,2010年以来,年轻科技人员每人主持了最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大部分人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5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单、1人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同时,该所也被授予“人才示范基地”。

黄欠如说,科技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但人终有离开岗位的一天,以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因此,培养年轻科技人员也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来源:厅办公室)




责任主编:黄欣
1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