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给朋友 |
分享到朋友圈 |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马铃薯是一种广适性、产量高、效益好、营养全的作物。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热量低,富含钙、磷、铁等微量营养元素,被誉为“第二面包”和“地下苹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马铃薯鲜食产品、主食产品和其它休闲食品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江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很好的产业发展的生态气候、耕地资源等条件和独特区位优势。江西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降雨量丰富,光、温、水条件能够很好满足马铃薯正常生长发育。江西毗邻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发达省市,区位优势明显。江西省作为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省份之一,为进一步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提供很好契机,马铃薯主食和休闲食品加工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产业优势和特色都是我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产业基础,对江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水稻是江西重要粮食作物,中稻也是江西水稻的一种重要种植模式,其年播种面积近650万亩,总产近60亿斤。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和老龄化,中稻的播种面积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中稻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较高,稻米品质相对早稻较好。这也为发展马铃薯-中稻轮作模式和种地养地休耕模式提供了很好契机。发展马铃薯-中稻轮作模式不仅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又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改善人们生活品质。
但是,一直以来,江西马铃薯和水稻生产单作模式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均采用人工耕作方式,片面追求产量,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大,这不仅造成生产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制约了马铃薯和水稻产业化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研究总结和提出了“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茬口衔接时间空间宽裕,而且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条件,大幅度减少马铃薯、水稻病害的发生,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利于生产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农副产品,起到很好生态环境调节和改善效应,这对促进江西马铃薯、水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在江西省高安市、德安县、万载县、泰和县、湖口县等我省马铃薯主产县相关马铃薯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基地进行了多年试验、示范,生产技术已成熟。2020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安试验基地,进行“马铃薯-中稻”轮作模式下的马铃薯减肥减药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马铃薯亩产达2000kg~3000kg。2018-2022年,在南昌、吉安、九江、宜春、赣州、景德镇、抚州等江西马铃薯主产市区建立“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模式示范点11个,示范推广“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模式5万亩,辐射推广面积30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种植技术模式相比,应用该技术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20%,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化学农药减量30%,马铃薯增产3%以上;马铃薯覆膜种植方式,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采用机械化播种、覆膜一体化,可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马铃薯生产每亩平均增收节支260元。同时中稻-马铃薯轮作模式改良土壤结枸,提高土壤肥力,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同时提高水田利用率,充分利用冬闲田;减少马铃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节约成本,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利用水稻秸秆覆盖马铃薯幼苗,可以起到保温抗旱除草作用,同时又可以有效利用秸秆废物,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通过对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培训,使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应用,为他们增产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选取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地势较高,排灌便利,肥力良好、适合水旱轮作的田块。马铃薯施肥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减少复合肥用量,增加有机肥用量;马铃薯基肥施用量一般占施肥总量80%,十二月中下旬,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整地,整地前亩人工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50kg、商品有机肥250kg、硫酸锌1.2kg和硼肥1kg;起垄后播种沟每亩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20kg。中稻按照基肥足的原则,每亩基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0-12-10)30kg。水稻收获后深耕晒伐,稻秆堆放在田边留用;马铃薯播种前对深翻后的土壤进行旋耕,做到土碎地平;开厢起垄,单垄双行栽培方式,垄宽80cm~90cm、垄高20cm~30cm、沟宽30cm;单垄单行栽培方式,垄宽50cm~60cm、垄高20cm~30cm、沟宽30cm。马铃薯收获后,残留秸秆直接打碎翻耕到土里,及时耕翻晒垡和灌水浸田。
机械盖膜单垄单行栽培方式
2、抗病品种选择:选择具早熟、块茎膨大快,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且高产、优质、抗病的早、中熟马铃薯品种。选择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稳产性好,且抽穗扬花期较耐热的中稻品种。
3、用种要求:马铃薯种薯须为脱毒种薯,马铃薯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50kg;种薯切块时,刀具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每个薯块要留1个~2个芽眼,重30g~50g;切好的薯块放入中性滑石粉拌种促进刀口愈合,亦可用药剂进行拌种。
4、茬口安排:赣南、赣中无霜期长地区12月中下旬~1月上旬播种,赣北、赣东北等地区1月上中旬~2月上旬播种。马铃薯播种至出苗约25d~30d,早、中熟马铃薯生育期(出苗至收获)大约60d~80d。马铃薯收获期为5月中下旬~6月初。中稻播种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移栽,9月中下旬收获。
5、播种移栽:马铃薯播种密度为每亩种4000株~5000株,单垄双行方式,行距30cm~40cm,株距20cm~25cm,播种深度8cm~10cm,单垄单行方式,株距18cm~25cm,播种深度8cm~10cm;规模化生产以机播为主,小面积种植机播或人工播种,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播种、盖膜、覆土作业;马铃薯幼苗可自行顶破地膜出苗,出苗期必须及时巡查,对未能顶土出苗的要及时人工辅助放苗,并用土将膜口封严;人工播种可不盖膜,播种后覆一层土层,在马铃薯5叶~6叶期再培土1次;马铃薯出苗后寒潮来袭前,将前茬水稻秸秆覆盖在垄面上防寒,以免薯苗冻坏。中稻人工撒播、喷雾式撒直播的种子需进行浸种催芽,待露白晾干即可播种;抛秧栽培提前育秧;机插秧栽培采用机插盘工厂化育秧技术,机插秧高质量(浅、稳、匀、直)适时栽插,移栽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1.5cm~2.0cm。
6、肥水管理:马铃薯齐苗后,每亩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10kg、尿素10kg,肥料追施在苗株下,并培土覆盖;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与0.05%硼砂混合液3次~4次;中稻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每亩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20-12-10)15kg;拔节抽穗期每亩追施尿素5kg、氯化钾7.5kg。马铃薯开好“厢沟”、“中沟”、“围沟”三沟,并做到三沟相连畅通,防渍排涝;中稻浅水插秧,活棵后露田1次(1d~2d),后灌溉2cm~3cm的浅水至湿润促进分蘖,分蘖后期,根据天气状况排水晒田,干旱天气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轻晒田或免晒田,烤田后浅水勤灌,足水孕穗,孕穗期湿润管理,保持见干见湿,抽穗扬花期保持一定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黄熟期后减少水量,收获前7d~10d 断水。
7、病虫害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为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等,主要害虫为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块茎蛾、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中稻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害虫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种养结合、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色光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鳞翅目、同翅目害虫,每40亩安装一台频振式杀虫灯;药剂防治使用生物农药部分替代化学农药,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
8、收获与贮藏:5月中下旬~6月初,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成熟,及时收获;根据产量、市场价格、天气条件,可提前适时收获,提早上市;根据种植规模,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收获,收获要轻收轻放,运输过程尽量减少薯皮损破;剔除病薯,分级收集上市,将挑选后的马铃薯装入深色编织袋中堆放于干燥通风室内,或放于2℃~4℃冷藏库,或放于消毒处理的地窖中。籼稻齐穗后35d左右,粳稻齐穗后50d~60d,稻谷90%以上落黄时,及时收获;中稻种子收获后风干进仓。
三、适宜区域
江西马铃薯、中稻主产区。
四、注意事项
1、马铃薯种薯须选择脱毒种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2、江西马铃薯生长季节2~4月份雨水较多,马铃薯早、晚疫病爆发风险较大,要提前做好疫病防治措施,连续雨水天气时利用阴晴天抓紧打药预防。
五、技术依托单位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602号
邮政编码:330200
联系人:辛佳佳
联系电话:15279199233
电子邮箱:xinjj2012@163.com
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359号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人:孙明珠
联系电话:15979045429
电子信箱:sunmingzhu5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