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增”丰产高效生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南方双季稻区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水稻生产具有复种指数高,总产量高等特点,双季稻播种面积约8980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20%,对稳定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近年来,该区域双季优质稻生产发展迅猛,机械化特别是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需求剧增!

但由于缺乏配套技术,农户仍沿用传统栽培技术,造成化肥施用量过高(以江西省为例,早稻平均施氮量达10.2公斤,晚稻平均施氮量达12.3公斤)、施用技术不合理、水分管理不科学,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导致水稻倒伏严重、稻米品质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不高,水稻播种面积难以有效保障!

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双季优质稻分蘖力强、茎秆细弱、后期吸肥能力弱、氮肥耐受性差的特点,研究构建了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增(优化施肥、优化管水、增加基本苗”丰产高效生产技术,通过构建“降总控后”氮肥优化管理技术、“前干后湿”水分优化管理技术以及“增苗稳穗”群体优化管理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并配套精量条播、暗化出苗、精准促控以及适龄浅插、减损机收等技术,实现了“两提高(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益)、两减少(减少施肥量、减少水分消耗)、一防止(防止倒伏)”,经示范推广,对促进优质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南方双季稻作区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自2019年以来连续4年被遴选为江西省农业主推技术,近年来,在江西、湖南等地示范推广200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的节本增收效应。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运用本技术的示范田块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0%以上,每亩纯收益增加100元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节水10%以上,倒伏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目前暂未申报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降总控后”优化施肥技术。

针对双季优质稻耐肥性差、抗倒能力差、后期吸肥能力差的特点,构建了“降总控后”的优化施肥技术。一是降低肥料施用总量。比传统施肥量减少20%以上,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早稻每亩宜施纯氮8kg、磷(P2O5)4kg-5kg、钾(K2O)8kg;晚稻每亩宜施纯氮10kg、磷(P2O5)5kg-6kg、钾(K2O)10kg。二是严格控制后期施肥量。氮肥一般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6:2:2施用,严格控制后期穗肥的施用量,穗肥在倒二叶抽出期施用,避免穗肥施用过晚,抽穗后不施粒肥,以免降低食味品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的80%作基肥20%作穗肥施用。同时,为提高优质稻的抗倒伏能力,每亩施硅肥(SiO2)4.0kg-5.0kg,锌肥(ZnSO4)1.0kg-2.0kg,促进壮秆形成。

2.“前干后湿”优化管水技术。

针对双季优质稻茎秆细弱、易倒伏、后期缺水易导致米质变差的问题,设计了“前干后湿”优化管水技术。一是前期以干控苗促根壮秆,返青够苗后及时晒田,保持土壤干燥,促进根系深扎;孕穗时保持浅水并适时通气;抽穗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稻米食味品质提高。


 

图1 前干后湿,优化管水

3.“增苗稳穗”群体优化技术。

针对双季优质稻着粒密度低、穗型小、后期易倒伏等特点,设计了“增苗稳穗”群体优化技术,在减肥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基本苗、提高主茎比例来保证穗数并降低倒伏风险。一般选用25cm窄行距插秧机,早稻株距控制在12cm左右,杂交稻每穴栽3苗-4苗,常规稻每穴栽5苗-6苗;晚稻株距控制在14cm左右,杂交稻每穴栽2苗-3苗,常规稻每穴栽4苗-5苗。

 

图2 增苗稳穗,优化群体

(二)配套技术

1.精量条播、暗化出苗

选用双季优质稻品种,并根据各地条件做到早晚稻合理搭配,精准计算用种量,采用专用育秧基质和精量条播专用育秧流水线实现精量播种,播种前做好浸种催芽和设备调试工作,播种后采用叠盘暗化出苗,秧苗立针后及时摆放至秧田。

 

图3 精量播种,暗化出苗

2.精准促控,培育壮秧

早稻采用保温育秧,播种后膜内温度保持在15℃-25℃,湿度保持在80%左右;2叶1心以后开始炼苗,盘土以干为主,做到叶不卷不浇水,促进盘根。晚稻采用露地育秧,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恶劣天气灌水护苗。

 

图4 精准促控,培育壮秧

3.适龄移栽,精准浅插

严控秧龄,优质早稻移栽叶龄以3叶1心期为宜,秧龄控制在20d-25d,优质晚稻移栽叶龄以4 叶1心为宜,秧龄控制在20d左右。机插时注意控制栽插深度在2cm左右,防止“坐蔸”。

4.适时收获,减损机收。

早稻在成熟度90%左右、晚稻在90%~95%时及时收获。为了减少机收损失,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以中低档位作业,留低茬,秸秆切碎进行稻草还田。

三、适宜区域

南方双季稻作区。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早稻落粒谷影响晚稻稻谷纯度。

2.穗肥施用做到因苗施肥,根据后期叶色变化及时调整施肥量,同时,避免施肥过晚影响稻米食味品质。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江西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邮政编码:330045

联系人:曾勇军

联系电话:13979101602

电子邮箱:zengyj2002@163.com

(二)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号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413室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人:孙明珠

联系电话:15979045429  0791-88593418

电子信箱:sunmingzhu518@163.com

等级提示
该模块需登录查看
傲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