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集成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目前,传统的池塘养殖技术存在人工成本高、饲料利用率低、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急需研发和推广一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污染不但阻碍渔业的发展,还造成水资源缺乏,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近几年,在环保高压态势,大水面集中禁养退养情况下,我省在稳定现有养殖池塘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他宜渔水面及陆基渔业潜力,为进一步开发出投入低、适合我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养殖模式,新型低碳高效的陆基圈养桶养殖应运而生。该养殖模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占地少、不受气候影响和季节限制,建设期短、组装简单,养殖水质可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保障,排污的可控性更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易于智能化管理等优点,在突破目前渔业发展瓶颈,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水产品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陆基圈养桶发展特色水产品种生态养殖、转变生产方式以及发展“创新型”、“质量型”和“高可控性”水产养殖业,有助于实现养殖(投入品)资源节约、养殖对象与环境友好、养殖产品质量与食用者健康安全“共赢”,以及鱼鲜产品均衡上市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是水产养殖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共性目标。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目前,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集成技术已在南昌、吉安、九江等地开展示范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群众认可度高。全省建设了陆基圈养桶约6000个,养殖水体约35万m3,规模化养殖企业达20多家。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的品种包括加州鲈鱼、黄颡鱼、鳜鱼、彭泽鲫等名优品种。此外,还有企业利用陆基圆池进行鱼苗驯化、标粗、成鱼暂养、“吊水”等,效果良好。

(三)提质增效情况

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集成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集成了高效固体排泄物自净技术、资源化水处理技术、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地表地下水资源优势。开发陆基圈养桶高效养殖技术并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实现零排放目标;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满足城乡居民对水产品“质”的需求,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集成技术,在保持30kg~50kg/m3鲜鱼产量的同时,使净化处理后养殖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过程的沉积物种植蔬菜,仅肥料一项成本就降低40%以上。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养殖模式下的水产品和种植的蔬菜品质优良,口感甚佳,产品销售价格均高于传统种养模式下同品种价格的20%以上。该技术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节能,变废为宝,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

(四)技术获奖情况

二、技术要点

(一)陆基圈养桶循环水养殖系统

1、“系统”组成:圆形养殖池主体、进(排)水及其流速控制系统、氧控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

2、构筑材料:可采用镀锌钢板+刀刮布和砖混结构、PVC板等。

3、规格参数:圆形养殖池直径6~12m,以直径6~8m为主;深度1.2m~2.3m,径深比3:1~6:1之间,池底为锅底形,坡底比降6~13度为宜。

4、进(排)水系统:进水管可采用PVC管、PE管等。圆形池进水管上加弯头控制水流方向。排水系统需满足上层、中层和下层三级排水,设计排水流量应大于进水管流量。

5、增氧设施:变频罗茨风机微孔增氧或纯氧增氧,装机功率能满足全场各池水溶氧持续达到并保持6mg/L以上的要求。

6、智能化控制系统:安装高清远程监控、断电报警、水质在线监测、增氧机自动启动等智能化监控和预警系统。

(二)固液分离池

建池底呈漏斗型圆形池作固液分离池,用于分离养殖池固液。固液分离池体积达陆基圈养桶养殖场每天换水量的30%以上,池底比养殖圆池池底低20~30cm。

(三)“四池三坝”净化池(或“三池两坝”尾水治理设施)

“四池三坝”净化池包括:Ⅰ级沉淀池、Ⅱ级潜流湿地池、Ⅲ级微生物净化池、蓄水池和Ⅰ-Ⅲ级过滤坝。Ⅰ级沉淀池由水生植物+微生物+螺贝类+滤食性鱼类等构成;Ⅱ级潜流湿地池内以沸石、碎石、卵石、活性炭为滤料基质+曝气装置加增氧曝气装置组成;Ⅲ级微生物净化池内由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藻类+水生植物+滤食性鱼类组成,净化池中的水生植物选择对氮、磷等元素吸收率较强,根系及叶片发达、生长茂盛、易于栽种、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沉水、挺水和浮水植物根据季节进行搭配(更换),水生植物要及时收割,以达到移除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的效果。

(四)配套设施设备

1、抽水设备。配置适当功率轴流泵2台,其中备用1台。

2、备用发电机。配置发电机组1套,发电机功率为整个系统电器总功率的1.5倍以上,且安装断电和来电自动切换装置,确保电网临时性停电时养殖场内电器设备正常运转。

3、智能化投饲及水质监测(控)设备配套。

(五)养殖管理

1、苗种放养养殖苗种进池前应消毒,保证不带病入池,圆池提前用生石灰全池消毒。放苗时运输水与圆池内水温相差应不超过3℃。按照每立方米产10-50kg鱼计算投放鱼苗量。

2、饲料投喂饲料可选用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根据养殖品种选择,一般在38%-45%之间。放苗后两天方可投喂,首次几次投喂应少量多次,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根据吃食情况逐渐加到正常量。每日定时定点投喂,鱼苗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3%-5%,成鱼为鱼总体重的2%-4%,根据天气、水温以及鱼的摄食状况灵活增减。饵料颗粒大小应满足适口性,不宜经常更换饲料厂商与种类。

3、水质管理陆基圆池小水体高密度养殖,水质恶化速度快,因此,需保证陆基圆池水体交换量不低于5m3 /小时,且定期排污,同时每周检测各个池的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有条件的可安装水质监测设备。

4、日常管理坚持每日早、中、晚的巡查,及时捞出病鱼死鱼,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做好每日投喂量、死亡量、用药情况、水温、水质等各项记录。对设备以及管道设施做好定期维护,确保各项设备运行正常。

5、鱼病防控防治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搬动,避免鱼体受伤。搬动后需及时消毒,防止因搬动产生的伤口感染。日常需定期消毒、杀虫,具体的用药品种和浓度根据养殖的具体品种、疾病种类与水质情况灵活选择。饲料定期拌服多维、益生菌、中药等鱼类保健品以增强鱼体体质和抗病能力。

 

图1.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2.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系统

三、适宜区域

全省范围均可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养殖全程需保持进排水管道和尾水处理池的适时循环流动状态,增氧设备保持适时增氧,定期进行陆基圆池和尾水处理区的整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区,处理之后的养殖尾水排放符合有关要求,或经过净化池处理后的尾水通过进水管道进行循环利用。

五、技术依托单位

技术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号农业检验检测大楼7楼;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人:刘文珍、李小勇;

联系电话:0791-88556373、13576094980;

电子信箱:34845760@qq.com。

等级提示
该模块需登录查看
傲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