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实抓细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秋粮丰收的通知

一、紧盯天气变化,科学运筹水肥防范气象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全省平均气温偏高0.5—1.5°C,高温日数偏多,降水偏少且呈南多北少态势,中晚稻生长期间我省气候条件总体略差,秋粮生产主要应注意防范前期高温干旱。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的变化,监测预警不利天气发生区域及影响程度,提前制定防范预案,明确应急措施,重点防范高温和台风,做好防寒露风工作。


(一)抗高温。当前,我省中稻大多处于拔节孕穗期,部分处于抽穗扬花至灌浆成熟期,双季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再生稻头季处于灌浆结实期,秋玉米处于苗期至拔节期,持续高温对粮食生长存在不利影响。在水分管理方面,对孕穗至扬花期的中稻,注意保持3—5厘米浅水层,如遇35℃以上高温,可灌8—10厘米深水,降低植株温度,必要时可在中午前后喷洒清水,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对处于返青分蘖期的双季晚稻,保持田间3厘米左右浅水层促分蘖,如遇35℃以上高温,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在缓解高温的同时提高土壤氧气含量,促进秧苗生长。对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如收割后遇高温可灌水护茬或用田清水泼稻桩,提高田间湿度,促进再生蘖生长。在高温干旱期间,旱粮作物要保持7—10天沟灌1次水,不能使用大水漫灌和窜灌,易导致土壤板结,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喷灌将水直接喷洒在叶片上,降温幅度可达1—3℃,效果更好;在施肥方面,对孕穗期中稻,要在群体高峰苗已过、叶色明显褪淡显“黄”时施好穗肥,促进颖花分化和防止颖花退化。对群体茎蘖数偏少、叶色早落黄的田块要适当早施多施,促弱转壮。对群体茎蘖数过大、叶色偏深且披散的田块,减量施用或不施。对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在头季稻齐穗后10—15天亩施5—10公斤尿素,促进再生芽萌发。玉米遇高温可喷施含中微量元素铜、锌、硼、铁的叶面肥来减少高温热害的影响。


(二)防寒露风。今年我省早稻收获时间普遍推迟3天左右,导致晚稻遭遇“寒露风”的风险加大。针对这一情况,一是要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及进掌握气候变化情况。二是在“寒露风”到来时,对处于不同生育时期的晚稻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减轻“寒露风“危害。对于未抽穗的水稻,可灌5—8厘米深水进行护苗,提高田间温度,确保水稻安全生长;对已始穗的水稻,可在齐穗前6—7天,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喷施“九二〇”,一般每亩用“九二〇”1—2克兑水65—7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促进提早抽穗,防止包颈;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可灌深水保温御寒,若白天气温高夜晚低,可日排夜灌干湿交替,提高土壤温度;对处于灌浆期的田块,保持田间有水,并适当喷施增温剂,增强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危害。


(三)抗干旱。充分利用水塘、水坝和新型软体集雨窖池等提早集蓄抗旱水源,科学调度、统筹安排抗旱用水,加强测墒灌溉指导,科学确定浇水时机和浇水量。大力推广喷灌、滴灌、集雨补灌等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抗旱剂、保水剂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粮食生长期间遇干旱,可及时根据作物类型喷施抗蒸腾剂、抗旱增产剂。如喷施亚硫酸氢钠,腐植酸,氯化钙,黄腐酸盐等抗蒸腾剂,或叶面喷施“喷施宝”1000—1500倍液等抗旱剂,亦可叶面喷施尿素600—800倍液或磷酸二氢钾800—1000倍液等,既可直接补充一定的水分,又可增加植株营养,提高抗旱能力。


二、加强监测预警,分区分类抓好病虫害防控



各地要突出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关键环节,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全力做好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化学防治可参考《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指南》,努力实现“虫口夺粮”。


(一)水稻。以保产和保质量安全为目标,抓好预防和关键期绿色控害两大环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防治,优先采用昆虫性信息素和释放稻螟赤眼蜂进行防治。根据虫害的发生量,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纹枯病可结合田间水肥管理进行预防,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结合保穗选用井冈·蜡芽菌等进行药剂防治。稻瘟病可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防治叶瘟,在破口期施药预防穗瘟,药剂可选用三环唑、嘧菌酯等。


(二)玉米。加强对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防治药剂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等。草地贪夜蛾、粘虫、棉铃虫等害虫,在成虫发生期做好诱杀,产卵始期释放天敌灭卵,抓住低龄幼虫最佳防控时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和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风险药剂实施统防统治。


(三)甘薯。加强对甘薯根腐病、黑斑病、甘薯夜蛾、天蛾等多种病虫害的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等。


三、抓实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技术措施入户到田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立足主责主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部署安排,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主动作为,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将防灾减灾各项技术措施落实落地,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筑牢坚实基础,发挥农技推广部门的时代担当。


(一)主动谋划制定技术意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做到早谋划、早研判、早发动、早落实,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对接,协同栽培、种子、植保、土肥水等多方专业力量,及时对接农技专家、气象专家、科研专家、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会商,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提升科技支撑服务能力。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加大因地因时因苗技术指导力度,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重点环节,要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题讲座、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强化现场指导服务。及时编印发放明白纸、技术手册、挂图等,通过电视、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及时发布农业防灾减灾信息,提高技术应用到位率。


(三)持续强化宣传引导。要高度重视稳产增产、防灾减灾技术的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农业系统媒体渠道和农业信息化手段,宣传报道当地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和工作进展成效,宣传推介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引导行业、体系和专家积极参与防灾减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不断提高技术工作总结归纳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与模式的实效应用与推广,提升全省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来源: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等级提示
该模块需登录查看
傲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