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发送给朋友 |
![]() 分享到朋友圈 |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该技术是指在耕地土壤pH值小于5.5的酸化地区,应用石灰质物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氧化钙的含钙类物质)为主,并配合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对酸性土壤进行综合治理。该技术能有效缓解耕地土壤酸化程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二)示范推广情况
江西省自2020年起,在全省选择25个县(市),采用该技术开展酸化耕地治理试点,年示范面积2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江西省近2年推广应用实践表明,实施酸化土壤改良试点示范行动后,项目区耕地土壤pH平均值提高0.36个单位,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了0.12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产能力亩均增加12公斤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
无
二、技术要点
(一)施用石灰质物质调酸改土
1、选择适宜的石灰质物质
主要选择生石灰粉、熟石灰粉、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等,应选择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安全的产品,不得选用可能污染农田的产品。
2、施用量
应用土壤监测调查结果,分析土壤酸化程度和应用范围,根据酸性土壤pH值,合理确定施用量,避免使用过程中引发土壤通透性下降、土壤板结等次生危害。石灰质物质要求粉末状产品,无机械杂质,粒径小于1毫米。不同土壤酸度的石灰质物质推荐用量如下:
4.5<pH ≤ 5.5,生石灰粉用量55-80公斤/亩,熟石灰粉用量75-105公斤/亩,石灰石粉粉用量100-150公斤/亩;
pH ≤ 4.5,生石灰粉用量110-160公斤/亩,熟石灰粉用量150-210公斤/亩,石灰石粉粉用量200-300公斤/亩;
参考:NY/T 3443-2019 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
3、施用时期与方法
播种或移栽前3天前,将石灰质物质均匀撒施在耕地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或旋耕,使其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
4、施用周期与效果监测
同一田块,要严格控制施用量,注意不能频繁施用,一般石灰使用2-3年一个周期,在实施治理措施后的2-3年内,定期(每隔1年)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观测土壤pH变化情况,如已达到治理目标即停止施用。注意跟踪监测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含量情况。
(二)其他配套措施
1、绿肥种植
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光热和土地资源,推广种植冬绿肥、秋绿肥,发展果园绿肥。在有条件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促进豆科作物固氮肥田。
2、秸秆还田
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使秸秆来源于田、回归于田。
3、增施有机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缓冲能力、治理土壤酸化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一般要使土壤有机肥用量达到总养分用量的40%以上。
4、测土配方施肥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做到缺啥补啥,满足需要,吃饱不浪费。该项施肥技术有效地将土壤供肥能力、农作物需肥特性和肥料施用紧密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形成农作物精准施肥技术规范,实现了“科学、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用肥目标。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小于5.5的酸化土壤地区推广。
四、注意事项
石灰不能连年使用,不能过量施用。生石灰不能和微生物菌肥,酸性农药和酸性肥料混合使用。石灰施用过程要防止灼伤眼睛皮肤。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南昌市文教路359号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人:何小林
联系电话:0791-88593408
电子信箱:gbk1011@163.com
【来源:厅科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