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发送给朋友 |
![]() 分享到朋友圈 |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中国农业大学宋建农教授主持的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该技术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主推技术之一,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十大引领技术”之一。
1、目前水稻生产的困境
在水稻生产全程的各环节中,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在水稻种植的机械化,造成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以往推广的平盘毯苗机插秧技术未能很好地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①没有很好地解决双季稻区水稻茬口紧张的问题,平盘毯苗机插秧技术由于秧苗素质差,插秧时机械对根部损伤大的技术局限,造成插秧后秧苗缓苗期长,返青慢,给本就季节紧张的双季稻生产进一步加剧紧张,水稻茬口安排困难;
②没有解决水稻生产中高产与优质的问题,平盘毯苗机插秧技术由于返青慢,缓苗期长,造成在实际水稻生产中只有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晚稻寒露风的危害,而目前高产或优质的水稻品种大多是生育期较长的中迟熟品种;
③水稻生产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农民只能采用“直播”的种植模式,但是“直播”的种植模式存在除草难、除草剂使用过量、易倒伏、茬口安排紧、易受寒露风为害等缺点,农户生产效益普遍不高。
2、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主要优点
①有利于培育壮苗,该技术采用精准对穴播种技术,能培育出秧苗素质好的壮苗;
②插秧时机械化对秧苗损伤小,有利于快速返青;
③有利于获得高产。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泥育旱管模式是在无工厂化育秧设备情况下的一种简易育秧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对育秧设备投入要求不高、秧苗成毯性较好、可不使用育秧基质,育秧成本较低的优势。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自从2016年由樟树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并进行一系列的本土化技术改进于2020年提出了“泥育旱管技术”,得到了各专家及种植大户的认可,2021年开始在全省进行推广,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提质增效情况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着力解决传统水稻平盘毯苗机插秧返青期长导致双季稻种植茬口紧张的问题,有利于培育壮苗,插秧时机械化对秧苗损伤小,有利于快速返青;有利于获得高产。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水稻生产节本增效。
与传统机插秧作业比较:
1、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涉及育秧盘及育秧棚等物资投入和秧田管理等人员费用,亩均增加成本投入约20~30元;
2、在品种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品质优良生育期长10~15天优质品种,市场收购可价格可提高0.6~1.0元/kg;
3、在增产增收方面:每亩增收稻谷80kg以上,增幅10~20%。
总之,可亩增纯效益200—500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包括秧田准备、摆盘及铺泥浆、播种、秧田期管理等几个环节。
1 秧田准备
1.1秧田选择
选择土质肥沃、田块平整、无碎石子、能排能灌、交通方便的田块作秧田。
1.2秧田打浆
在播种前10~15天用旋耕机将秧田翻耕打浆,打浆后保持深水充分腐熟泥浆,使泥浆成糊状;播种前2天每亩秧田面积施100斤复合肥作底肥进行第二次打浆并耙平等待播种。
若秧田杂草过多可在第一次打浆前,提前5~7天将秧田中的杂草及旋耕机翻入泥中进行翻沤,翻耕杂草时秧田水切忌过大,翻后隔天灌水泡田。
2 摆盘及铺泥浆
2.1 摆盘
以每厢平行摆两块秧盘为宜,厢宽60cm,两厢之间留30cm作为过道,早稻因需进行薄膜覆盖,两厢之间作业过道留90cm为宜。
2.2铺泥浆
秧盘摆好后,取作业过道中间表层的泥浆平铺至秧盘中,泥浆厚度以不超过秧盘上缘为宜,铺好泥浆后两厢之间的排水沟也基本成型。
3. 播种
3.1 种子准备
3.1.1选用优良品种
要求品种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稻种。
3.1.2 种子质量标准
常规稻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粳稻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4.5%,籼稻种于含水量不高于13.0%:杂交稻种子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
3.1.3 播前晒种
晒种可增强种皮的透性和酶的活性,使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糖供给胚根、胚芽生长;使种子干燥度一致,吸水均匀,发芽整齐;同时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3.1.4 脱芒处理
有芒的种子必须进行脱芒处理,以保证播种时种子顺利落入钵穴内。可用种子脱芒机脱芒;也可把种子装入麻袋内用揉搓法脱芒,操作时注意防止将种子搓成米。
3.1.5 精选种子
采用风选或比重选方式去除秕谷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选种比重液的配制方法:每100公斤清水中加入20公斤盐,即可配成比重为1.13的选种液,也可用泥浆水配制比重液。比重测试方法可用新鲜鸡蛋浮在盐水、泥水上,当露出5分硬币大小时即为所需比重。选种时每次放入种子量以不超过选种液的一半为度,充分搅拌后捞出秕谷和漂浮物,然后捞出饱满种子再用清水洗两遍。
3.1.6 种子发芽测试
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T3543.1—1995,1996年6月1日实施)标准:发芽率是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该标准规定稻种在20~30℃或30℃恒温条件下测试,第5天做初次计数,第14天做末次计数。
3.1.7 种子消毒、浸种、摧芽
为预防种子带病菌需进行种子消毒,可用35%恶苗灵250倍液浸种5~7天。或用97%巴丹2克兑水600倍,再加0.3%的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搅拌均匀浸种72小时;或用0.5%稀盐酸溶液加0.3%的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搅拌均匀浸种48小时。或用生石灰 l~2公斤兑水50公斤搅拌均匀浸种72~96小时,要求浸种时液面高于种子15~20厘米。南方稻区可结合化控浸种,用50~10Oppm多效唑溶液浸种48小时(每50kg药液浸种40kg);或用烯效唑1~2克兑水 1公斤,浸种1公斤,早稻浸种12小时,晚稻浸种5小时。催芽以50%种子露白为宜。关于种子处理,可根据当地相关要求,采用当地处理方法。
3.2 浸种催芽
可按照正常催芽方式催芽,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3.3播种期
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秧龄和计划栽植期以及当地安全齐穗期确定播种日期。一般气温稳定通过5℃、采取保温措施条件下即可播种。南方稻油轮作区3月10~20日播种为宜;南方双季稻区,早稻3月10~20日播种为宜;晚稻6月20~25日播种为宜。(具体播种时间按当地农艺部门要求执行)
3.4 播种量
每盘播种量根据秧盘钵穴数、每穴种子粒数和千粒重确定,以稀播育壮秧为原则。一般每盘播干种30~60克,若用吸足水分的种子则需再加30%的重量。小、中苗(3.5~4.0叶),以每穴内有3~5粒种子为宜。
3.5 播种
为保证机插不缺蔸漏蔸,早稻一般插45盘,用种量常规稻种子不少于6斤,最好为8斤,杂交稻种子不少于5斤,最好为6斤;中稻一般插30盘,用种量常规稻种子不少于5斤,最好为6斤,杂交稻种子不少于3.5斤,最好为4斤;晚稻一般插40盘,用种量常规稻种子不少于5斤,最好为6斤,杂交稻种子不少于4斤,最好为5斤。
播种要求匀均,可采用手推式播种器播种,播后用软扫把轻拍压种,若播后预报有雷雨天气应用无纺布盖起,以防淋乱种子。
4.秧田期管理
为保证出苗齐苗全,播种后厢面不能有水,及时清理作业过道中的积水,秧苗期尽量保持无水,但秧面不能过白,若遇持续晴好天气,秧田过干也只灌跑马水。插秧时秧盘要保持湿润、松软适度。
其他管理方式与一般育秧相同。
5.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栽插
当秧苗长到4-6叶,秧盘成毯性好即可进行机插作业。
与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育秧盘配套的技术关键是:①保证横向采秧次数与育秧盘横向钵孔数一致;②秧箱的秧苗输送装置应与育秧盘的纵向钵苗间距一致;③纵向采秧量根据本育秧盘的钵苗的纵向尺寸,保证秧箱纵向送秧量与之匹配。目前已有多个生产厂家的插秧机,可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要求。
对现存的其它型号的插秧机,也可通过简单技术改造,使其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要求,避免了新技术推广造成现有装备的闲置和浪费问题。
三、适宜区域
南方稻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
四、注意事项
如果因为天气原因造成大雨淋种并淋乱秧盘内种子,应播种后及时采取覆盖秧盘处理。
五、技术依托单位(不超过3个)
中国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宋建农 王继承
联系电话:13801051532 13691517128
电子邮箱:songjn@cau.edu.cn wjc@cau.edu.cn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政府大院东二路2号
邮政编码:333000
联系人:吴爱文
联系电话:13979171251
电子邮箱:840827670@qq.com
樟树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地址:樟树市杏佛路附79号
邮政编码:331200
联系人:杨青如
联系电话:13517058796
电子邮箱:yangqingru666@163.com
【来源:厅科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