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增”机械化生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我省双季优质稻种植比例快速提高,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易倒伏、产量不稳定、品质易下降等突出问题,研究建立了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增”机械化生产技术。通过减少氮肥施用量,调整基肥、蘖肥与穗肥的施用比例实现优化施肥,通过浅水返青、超前晒田、保湿灌溉等实现优化管水,通过适当增大行株距、提高单株苗数实现增加基本苗,并配套精量播种、基质育苗、适龄移栽、促进早发等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全面构建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增”机械化生产技术,促进双季优质稻稳产、保优、抗倒生产技术的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增”机械化生产技术”自2019年以来连续3年被遴选为江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在全省进行示范和推广。2019-2021年在江西上高进行示范,双季亩产均超过1050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50公斤以上,最高产量达1108.7公斤,实现了增产、优质和增效。目前该技术已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增加基本苗、减少肥料用量、优化管水等综合措施,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倒伏率、促进产量提高,同时,有利于促进稻米品质的改善。研究表明,运用该技术的示范田块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0%以上,节省化肥25%以上,节水15%以上,每亩增效100元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目前暂未申报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适期播种。早晚稻品种熟期要适宜,以早稻中熟配晚稻早熟或早稻早熟配晚稻中熟偏早的优质品种为宜,确保抽穗扬花期具有较适宜的光温条件。早稻宜选择生育期110天左右的优质高产品种,晚稻宜选择生育期120天左右的优质高产品种。早稻和晚稻品种合理搭配,赣北地区两季生育期控制在215d以内,赣中地区两季生育期控制在220d以内,赣南地区两季生育期控制在230d以内。根据各地茬口特点、气候条件与品种特性综合确定播种期,一般优质早稻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中下旬,优质晚稻播种期宜安排在6月下旬。

2.增加用种量,精细播种。(1)备足秧盘。宜使用长度为58cm,宽度为25cm与插秧机配套的机插育秧硬盘,早晚稻每亩大田备足30张左右,育秧盘质量符合NY/T1534中机插盘的质量要求。(2)增加用种量。每亩用种量千粒重为26-28克杂交早稻为2.25-2.5公斤,晚稻为2.0-2.25公斤,常规早稻为4.5-5.0公斤、晚稻约4.0-4.5公斤。用种量根据千粒重大小相应调整。(3)精整秧板。提倡集中育秧,选择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按秧田与大田比1:70-80的比例留足秧田。精做秧板,板面高低落差不超过1.0cm,秧板做好后适当晾晒,使床面沉实。播种前1d,秧田灌平沟水,待秧板充分吸湿后迅速排干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要求播种时土壤含水率85%-90%。(4)基质育苗。宜使用专用育秧基质育秧,购买质量可靠的水稻专用育秧基质,并按产品说明进行使用,已配备了水稻育秧所需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时不添加其他化肥和生长调节剂,以免产生秧苗生长障碍。(5)流水线精量播种。宜采用流水线机械播种,选用性能优良的播种机械,做好播前调试工作并精确计算每盘播种量(图1),播种底土厚度控制在2cm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0.3cm-0.5cm。播种质量符合NY/T1534中育秧播种作业质量要求。(6)暗化出苗。播种后宜堆盘暗化立针后摆盘上秧板,也可直接摆盘于秧板。摆盘时注意飞边重叠,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图1 精量播种,基质育苗

4.精准促控,培育壮秧。

(1)搭棚覆膜。早稻宜采用大型钢结构拱棚进行集中育秧,播种后膜内温度保持在25℃-30℃,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二叶一心期以后开始炼苗,按照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前揭、大雨后揭的要求进行揭膜。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12℃时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补水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晚稻可利用早稻育秧棚进行育苗,注意播种后应将膜的四周掀起或将膜取下,防止温度过高烧苗。

(2)水分管理。采用大型拱棚集中育秧的,摆盘前保持秧板湿润,摆盘后灌一次水,使秧板与秧盘内床土湿润,然后将水排干,之后保持盘土湿润,如盘土发白、秧苗卷叶,早晨叶尖无水珠应及时灌水或喷水保湿。采用露地湿润育秧的,播后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排干并保持秧畦湿润,晴好天气灌半沟水,阴雨天气排干水,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需灌水护苗,风雨过后及时排水,施肥、打药时灌平沟水。

(3)秧田施肥。采用基质育苗的原则上不需要施肥。对于叶色褪淡的秧苗,可在移栽前3d-5d施一次送嫁肥,每亩用尿素4kg-5kg对水500kg于傍晚洒施,施后洒清水进行洗苗以防伤苗。基质中不含化控剂且秧龄预计超过15d的晚稻秧苗,宜在1叶1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75g-100g对水50kg进行喷施控苗(图2)。

(4)病虫害防控。早稻苗期重点防治立枯病、恶苗病、绵腐病等。播种前可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浸种消毒,防止种传病害。采用旱地土育秧的可在播种前,每亩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000的药液均匀喷雾消毒。晚稻苗期重点防治苗瘟、稻蓟马、灰飞虱、螟虫等。

图2 精准促控,培育壮秧

5.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

(1)平整大田。插秧前3d-5d精整稻田,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待泥浆沉实后插秧,达到沉淀不板结,插秧时不陷机不雍泥,泥脚深度不超过30cm,水层深度1cm-3cm。

(2)优选机型。宜选择行距为25cm的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进行机插,技术条件符合GB/T20864中的有关规定。

(3)严控秧龄。移栽时叶龄早稻以3叶1心期为宜,秧龄控制在20天-25天,晚稻叶龄在4 叶1心为宜,秧龄控制在20天左右。

(4)合理密植。早稻栽插行距25cm,株距13cm左右,杂交稻每穴栽3苗-4苗,常规稻每穴栽5苗-6苗;晚稻栽插行距25cm,株距14cm左右,杂交稻每穴栽2苗-3苗,常规稻每穴栽4苗-5苗(图3)。

图3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

6.优化施肥,促进壮秆。

根据土力水平和目标产量按照斯坦福方程确定总施肥量。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早稻每亩宜施纯氮8kg、磷(P2O5)4kg-5kg、钾(K2O)8kg;晚稻每亩宜施纯氮10kg、磷(P2O5)5kg-6kg、钾(K2O)10kg。优质早稻氮肥施用按照基肥占60%、分蘖肥占20%左右、穗肥占20%;优质晚稻氮肥施用按照基肥占50%、分蘖肥占20%左右、穗肥占30%。具体施用量可根据叶色适当调整。分蘖肥一般在移栽后5-7天施用,穗肥在倒二叶抽出期施用。抽穗后不施粒肥,以免降低食味品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的70%作基肥30%作穗肥施用。同时每亩施硅肥(SiO2)4.0kg-5.0kg,锌肥(ZnSO4)1.0kg-2.0kg,促进壮秆形成。

7.优化管水,保优抗倒。

机插后浅水护苗,活棵后露田2d-3d,以后浅水勤灌促早发,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分次轻搁,达到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叶片挺起为止(图4)。搁田复水后,保持干干湿湿,在孕穗及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保持土壤湿润,收割前5d-7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稻米品质。


图4 优化管水,防止倒伏

8.适时用药,综合防控。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进行病虫草防治。移栽前3-4天喷施送嫁药。大田期要加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移栽后35-45天防治纹枯病一次。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具体防治时间和农药选择,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确定。

9.适时收获,减损机收。

早稻在成熟度90%左右、晚稻在90%~95%时及时收获。为了减少机收损失,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以中低档位作业,留低茬,秸秆切碎进行稻草还田。

三、适宜区域

长江流域双季稻作区。

四、注意事项

注意早稻落粒谷影响晚稻稻谷纯度。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江西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邮政编码:003345

联系人:曾勇军

联系电话:13979101602

电子邮箱:zengyj2002@163.com

(二)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号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416室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人:孙明珠

联系电话:15979045429

电子信箱:sunmingzhu518@163.com


【来源:厅科教处】



等级提示
该模块需登录查看
傲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