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产地大棚窖越冬贮藏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甘薯是我国,也是我省重要的旱粮作物。近年来,我省甘薯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占全省旱粮面积的2/5,鲜薯产量500万吨左右。甘薯单位面积产量高,鲜薯不耐低温、含水量高、冬季难以保存。生产上,实现甘薯安全越冬常见的贮藏保存方式是利用地下窖、山洞窖或地上保温库房,但存在贮藏量极其有限、建造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甘薯生产向规模化种植大户趋势发展,解决大量鲜薯安全越冬问题成为生产头等大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甘薯团队通过连续多年的探索,研究集成了适宜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甘薯产地大棚窖越冬贮藏技术”。该技术适宜全省各地应用,具有“建造成本低、环保节能、贮藏量大、建造快、易搬迁、易管理、贮藏安全”等优点。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项技术经省内多地实践验证,鲜薯贮藏125~150天,完好率平均90%以上,技术成熟度高。已在九江、上饶、吉安、赣州等地甘薯产区成功示范,应用规模达2万吨。为普及该项技术,项目组开展了10余次技术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通过技术示范、培训指导,辐射带动甘薯产地贮藏50万吨左右。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与传统的地下窖、山洞窖、地上保温库相比,该技术采用的大棚窖建造成本可节约80%左右,贮藏量可大大增加。鲜薯秋冬季收获后,使用该技术可安全储藏至次年3月底,贮藏期125~150天,完好率90%以上,保障了鲜薯品质。采用该技术,利用已有的大棚,稍加改造即可实现鲜薯安全贮藏,贮藏结束后的大棚又可用于春季甘薯育苗,减少种薯搬运成本。若大棚窖为临时建造的,则在使用结束后可以拆卸搬迁,可不占用耕地,既符合耕地保护要求,又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技术获奖情况

无。

二、技术要点

大棚窖安全贮藏的核心技术是维持窖内适宜的温湿度及空气含量。要求温度控制在9~15℃,湿度控制在85%~90%,氧气含量控制在15%~18%、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3%左右。主要配套技术措施包括:

1.选用普通大棚或就地建造大棚。可选择现成的普通塑料大棚或临时就地建造。优先选择或临时建造南北向、交通便利、可进出车辆的钢架薄膜大棚。

2.棚土消毒。采用生石灰,每亩大棚均匀撒施40~50公斤。

3. 膜上覆盖。在大棚膜上覆盖1~2层遮阳网或不透光的防风布,遮光率达100%。

4.贮藏鲜薯准备。尽可能选择晴天收获,在田间进行鲜薯分级,去除机械损伤、鼠咬虫伤、有病害的薯块。入库鲜薯可采用网孔袋、编织袋、箩筐等装运和存放,每袋15~25公斤为宜,最多不超过50公斤/袋。

5.入库堆码。将鲜薯运至棚内,棚两端分别预留长2~3米缓冲间不放甘薯,在棚内中心线两侧堆码,中心过道宽80厘米。每侧薯堆宽度1.5~3米,高1.2~1.5米,呈“中间高、两边低”坡状。堆放外侧距离大棚边缘80~100厘米。

6.贮藏期管理。入窖初期,气温尚高,可将大棚两端敞开,通风换气,降温降湿。待棚内温度降至11℃,封闭大棚。当气温降至5℃以下时,在薯堆上加盖保温布或保温被,减少薯堆热量散失,维持薯堆温度10~15℃。日常注意观察棚内温度变化,有条件的可在棚窖一端安装轴流风机,根据需要进行通风及温度调节。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江西甘薯产区。

四、注意事项

1.大棚窖生石灰全面消毒。

2.入库鲜薯无机械损伤、无鼠咬虫伤、无病害。

3.大棚窖遮光、保温、换气性能好,控制棚内温度10~15℃、湿度85%~90%。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602号

邮政编码:330200

联系 人:吴问胜、兰孟焦

联系电话:13970993832

电子邮箱:13970993832@163.com

(二)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号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416室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 人:孙明珠

联系电话:15979045429

电子信箱:sunmingzhu518@163.com


【来源:厅科教处】

等级提示
该模块需登录查看
傲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