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生-晚稻”轮作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花生是豆科作物,与水稻等作物换茬效果好,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花生与水稻、等作物轮作,由于需肥特点不同,栽培条件不同,通过轮作换茬,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养分,因而有利于物生长。禾本科作物需氮肥较多,需磷、钾肥相对较少;花生是豆科作物,具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而从土壤中吸收磷、钾较多,吸收氮素相对较少;禾本科作物具浅生的须根系,主要利用耕作层养分,花生为直根系,入土较深,可吸收深层的养分,同时花生还能将固定的氮素遗留一部分到土壤中,供下茬作物利用。花生的残根落叶及茎叶回田,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栽培条件不同的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水稻连作,易造成土壤板结,孔隙度小,渗透性差,而水稻和花生轮作,由于作物生活环境和栽培条件的改变,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通透性改善。同时能显著减轻病虫和杂草危害。合理轮作通过换种不同属的作物之后,使为害作物的害虫失去适宜的生活条件,病原菌失去寄主,杂草没有共生的环境,病虫或杂草数量会大大减少。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表明,在江西省两熟制粮油主产区进行花生水稻轮作,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养分,改变长期连作造成的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保肥性差等不利因素,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大幅减少水稻、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和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实现粮油双丰收,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措施,对保障国家粮油供给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具有良好的生态和光温气候条件,江西大部分产区,只要春季花生品种和秋季晚稻品种选择搭配得当,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花生和水稻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

赣州市农科所制定的《“春花生-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已经于2021年12月发布。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春花生-晚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自2015年以来在信丰、南康、大余、于都、泰和等适宜粮油两熟制的花生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2020年起入选赣州市主推技术。2018年在于都试验点,花生-水稻轮作制度下,花生荚果产量为316公斤/亩,作物收入为2812.4元/亩,每亩净收益为1532.4元。与水稻连作相比,花生-水稻轮作下,每亩增收1847.4元,每亩净收益增加了1241.4元。


春花生-晚稻栽培技术模式效益比较表

指标

品种

亩产

( ㎏ )

价格

(元/ ㎏ )

收益

(元/亩)

支出(元/亩)

纯收入

(元/亩)

种子

肥料及农药

劳动力

早花生

316

8.9

2812.4

240

210

830

1532.4

晚稻

510

2.76

1407.6

80

300

270

757.6

稻稻连作

860

2.76

2373.6

160

625

540

1048.6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模式与传统稻稻连作模式相比,可增产晚稻10%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15%以上,减少化肥、农药用量10%以上,每亩节本增收1000元以上。

花生效益明显高于水稻,种植花生后种植水稻能减少水稻的肥料投入,同时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病原菌失去寄主,杂草没有共生的环境,病虫或杂草数量会大大减少。水稻病害有所减轻,降低了农药成本。

(四)技术获奖情况

《高产广适花生新品种虔油1号选育与应用》获得2017-2018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以虔油1号花生品种为主进行的春花生-晚稻轮作栽培技术是主要成果之一。

二、技术要点

地块选择:应选择土壤肥力水平中上,保水保肥好、土质疏松、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茬口安排:春花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5㎝土温连续5d稳定在12℃(昼夜平均温度)以上时播种为宜。春花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清明前后)种植,7月下旬收获。晚稻在6月底7月初播种,7月下旬移栽,10月下旬收获。

1 春花生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品种登记,并适宜江西省水田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质花生品种,花生全生育期在110d~120d的品种。

1.2 播前准备

1.2.1 种子准备

花生每666.7㎡用种仁量为10㎏~12.5㎏。播种前2d~5d剥壳,剥壳前带壳晒种1d~3d,剥壳后选择整齐一致、籽粒饱满、色泽新、没有损伤的种仁。种子质量符合GB 4407.2标准的规定。

1.2.2 整地施基肥

用旋耕机旋耕,深度20㎝~30㎝,前茬作物留茬较高应多旋耕1次,做到地表平整。开好“三沟”以利排水。

基肥结合整地翻土深施,花生播前5d~7d每666.7㎡施生石灰50㎏~75㎏,按每666.7㎡产量250㎏~350㎏花生参考施肥量为:腐熟有机肥1000㎏~1500㎏,复合肥45%(N-P2O5-K2O 15-15-15)30㎏~35㎏,钙镁磷肥50㎏。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要求。

1.3 播种

单粒精播,行距25㎝,株距12~15㎝,毎穴播1粒种仁,每666.7㎡播种密度2万穴左右;双粒播种,行距30㎝,株距20~25㎝,毎穴播2粒种仁,每666.7㎡播种密度1万穴左右。

1.4 田间管理

1.4.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对烂种缺苗及时催芽方式补种;对盖种过深,子叶难以出土的要及时扒土使子叶外露,保证苗全、苗齐。

1.4.2 追肥

在花生开花下针期每666.7㎡追施氮钾复合肥(N-P2O5-K2O 13.5-0-46)20㎏。

1.4.3 水分管理

花生苗期宜采取控水促苗矮壮节密;盛花期保持湿润,利于开花结荚;如长时间内无有效降水,应在花针期和结荚期及时浇水;后期注意清三沟、排积水,以防烂果。

1.5 病虫草害防治

1.5.1 病虫害防治

花生苗期注意防治蛴螬、小地老虎、蓟马、蚜虫,中后期以斜纹夜蛾、卷叶螟、红黄蜘蛛、叶蝉等为主,成熟期一般为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参照NYT 2393的规定进行防治。

花生叶斑病、花生青枯病、花生锈病、花生白绢病、花生茎腐病、花生根腐病等,参照NY-T 2394的规定进行防治。

1.5.2 草害防控

播种后3d内,进行芽前除草,采用芽前除草剂均匀喷施于土表和垄沟,结合花生齐苗后清棵炼苗前、大批果针入土前二次中耕进行除草,田间杂草旺长期可喷施1次芽后除草剂,可有效防除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阔叶杂草。药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规定的要求。

1.6 适时收获

花生一般顶端2~3片复叶明显变小,茎叶转色偏黄,70%以上地下荚果果壳变硬,网纹清晰,荚果内海绵层收缩并有黑褐色光泽,籽粒饱满,选晴天及时采收。

2 晚稻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国家或江西省品种审定或引种备案,生育期在110d左右,米质要求达GB/T17891标准三级以上的优质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标准。

2.1.1 种子准备

手工栽插:常规稻亩大田用种量2.5㎏~3.0㎏,杂交稻用种量1.0㎏~1.5㎏;抛秧:常规稻亩大田用种量3.0㎏~3.5㎏,杂交稻用种量1.5㎏~2.0㎏。

2.1.2 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熟化且肥沃的田块。湿润育秧按秧田与大田比1:10留足秧田;抛秧按秧田与大田比1:25留足秧田。

湿润育秧每666.7㎡秧田施足腐熟的农家肥或绿肥,复合肥((N-P2O5-K2O 15-15-15)20㎏~25㎏作基肥。抛秧每666.7㎡施复合肥(N-P2O5-K2O 15-15-15)10㎏~12.5㎏作基肥。

2.1.3 秧田管理

播种后保持床土湿润不发白,晴好天气灌满沟水,阴雨天气排干水,施肥、打药时灌平沟水。湿润育秧在2叶1心时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2.0㎏~3.0㎏作“断奶肥”,薄水上畦,以后保持浅水层,移栽前3d~5d追施尿素5kg左右作“送嫁肥”,移栽前3d~4d排干水,控湿炼苗。抛秧育秧秧苗不卷叶不灌水,卷叶则灌平沟水湿润,抛秧前3d~4d必须排干水。

2.2 移栽

2.2.1 秧龄

湿润育秧秧龄不超过25d;抛秧20d左右。

2.2.2 密度

每666.7㎡1.8万~1.9万穴,常规稻每穴4~5粒谷苗,杂交稻每穴2~3粒谷苗。人工插秧宽行窄株种植,行距25.0㎝,株距13.3㎝~16.7㎝,要求行直、穴匀、棵准;抛秧移栽过程应符合NY/T 1607的要求。

2.3 大田管理

2.3.1 水分管理

移栽返青期保持浅水层3cm~4cm,分蘖期湿润灌溉,多次轻露、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晒田,采取多次轻晒,每次晒田达到田边开鸡爪裂,田中不陷脚。穗期分化至灌浆期保持浅水层,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d断水。

2.3.2 科学施肥

施肥原则:氮、磷、钾配合施用,春花生水稻轮作模式可适当减少氮肥使用量,每666.7㎡施肥总量:施纯氮(N)10㎏~12㎏、磷(P2O5)6㎏~7㎏、钾(K2O)10㎏~12㎏。氮肥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以5:2:3为宜,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按基肥:穗肥为7:3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5~7d施用,结合化学除草;穗肥在倒二叶露尖期施用。


2.3.3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防控、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在上述措施达不到防控指标时,采用化学防控,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并注意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

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抽穗灌浆期主防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注意防治稻飞虱。具体防治方法按照DB 36/T 1077进行。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2.4 收获

成熟度达到95%时及时收获。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收割。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赣中南“春花生-晚稻”两熟制粮油生产区。

四、注意事项

花生与水稻轮作技术措施上,要注意两作物生育期,春花生+晚稻在品种选择上花生品种要选择早、中熟品种,在7月下旬成熟收获,利于晚稻避开寒露风(要求9月21日前能齐穗)的影响。

早稻+秋花生种植,早稻品种要选择早、中熟品种,成熟期在7月上中旬收获,利于秋花生后期成熟收获,提高饱果率,增加秋花生产量。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章贡路38号

邮政编码:341000

联系 人:范呈根

联系电话:18770046440

电子信箱:fanchenggen123@163.com

(二)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号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416室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 人:孙明珠

联系电话:15979045429

电子信箱:sunmingzhu518@163.com

(三)赣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江北大道110号

邮政编码:341000

联系 人:许朝祥

联系电话:13766377967

电子信箱:xzx198312@163.com


【来源:厅科教处】

等级提示
该模块需登录查看
傲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