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再生稻作为双季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具有“一种两收”、“四省”(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四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及米质更优、绿色安全等特点,发展再生稻,既可以解决种植双季稻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的问题,并对保证区域口粮绝对安全、调优粮食生产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然而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再生稻生产仍然面临着适宜机收强再生力品种选择难、头季机收碾压腋芽严重、再生季腋芽成苗率不高、产量不稳定、成熟整齐度差、整精米率低等亟待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总的研发计划 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创新工程” 项目的支持下,突破了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减损、促发、增效等关键技术,创建了再生稻“优、早、足、干、低、控、迟”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模式(基础模式);将基础模式结合不同生态区资源特点,创新集成“两稻三鸭”开放共育绿色增效模式、再生稻-香芋轮作技术模式,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成果体现了轻简、高效、绿色的特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全省的应用面积由2016年的40万亩左右发展到2021年的200多万亩,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其中近三年累计示范推广430余万亩,累计增收稻谷23万吨,增收5.3亿元。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与双季稻模式相比,应用再生稻技术模式可减少农资70-80元/亩,降低物化劳动投入125元/亩以上,节省劳动力成本投入360元/亩,劳动效率提高了2.5倍;再生季N2O、CH4及CO2累积排放量低于头季稻、早稻、晚稻及一季稻;基于再生稻基本模式创新集成的“两稻三鸭”技术模式,可降低头季稻田间纹枯病发生率84.4%,食灭87.6%田间福寿螺(优于药防效果),减少了65%螺卵块及田间75%以上杂草,减少农药施用量30%-40%;再生季亩均增产30%以上,双季平均增产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2%以上,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经成果鉴定,本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拟申报2022年度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1.强再生力品种选择

创建了以头季成熟期剑叶光合速率、剑叶SPAD衰减指数、倒4叶SPAD衰减指数、茎秆基部第2节茎粗和根系伤流强度为作为主要指标的再生力鉴定方法,据此筛选了一批适合不同光温资源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明确了甬优4949、甬优4149等丰产品种再生率高、低节位腋芽萌发穗长穗大、综合抗性强是其再生季丰产的生理基础。

2.头季早播足苗

头季3月中旬早播,提高双季光温资源利用,为丰产稳产建立物质基础;头季保证足够基本苗1.6-1.7万穴/亩,稳定头季穗数培育大穗、再生季培育多穗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源依靠提高头季后期的群体生长率、再生季依靠萌发更多的再生分蘖扩大群体叶面积增加干物质净积累,增加生物量,是再生稻双季高产形成调控途径。

3.头季机插同步深施肥

头季稻采用机插同步深施肥料技术(养分配比30%速效、40%60d缓释、30%90d缓释),可实现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及保根肥一次性深施完成,在头季稻总氮量节省20%的条件下,可延缓头季稻后期叶片衰老,减少头季稻前中期无效分蘖的发生和植株养分损失,促进再生活芽多穗。

4. 头季稻水分管理

头季稻分蘖盛期开始控制土壤体积含水量在25-30%至头季收割前10d左右田间断水排干,有利于活芽保根、减轻碾压,提高再生率,实现双季丰产。

5.机收低留桩

基于前期头季早播种、田间水分适干管理的前提,头季稻达到“九成熟”,在8月15日前采用机收低留桩15-25cm(2.5-3.5节位高度)可协调再生季穗数与腋芽碾压损失;8月15日后收割头季,宜适当提高留桩高度30cm(3.5-4.0节位)左右。

6. 腋芽促发减损综合技术

6.1肥水耦合技术

头季收割后田间立即复水,干湿交替灌溉至再生季成熟;结合水分管理在头季稻收割后3-5d亩施尿素5.0-7.0kg、氯化钾2.5kg;至15d每亩再施用尿素5.0-7.0kg、氯化钾4.0kg作穗肥。

6.2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促发

外源喷施芸苔素内脂或邻硝基苯酚钠,可显著提高碾压区腋芽再生。芸苔素内脂的适宜喷施时期时期为收获前4天喷施一次或收获前4天+收获后10天喷施两次,浓度为(0.01-0.03mg/kg)20kg/亩;邻硝基苯酚钠适宜喷施时期为收获前的7天或4天,1.8%溶剂4000倍溶液浓度喷施。

6.3减损配套技术

改制传统宽幅履带为35cm窄幅履带,结合规划头季稻宽窄行栽插和“川”字型收割减损路线,全田碾压面积平均降低了10%左右,碾压区产量平均损失率由40%以上下降至30%以下,减损增效43.5%以上,再生季减少产量损失17.7%。

7.再生季完熟迟收

再生季完熟“三黄”(穗黄、叶黄、茎黄)迟收,可明显提高稻米加工品质,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外观品质改善,而再生季稻米胶稠度、支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等与食味品质相关指标没有明显变差,再生季米质整体提高。

8.绿色防控技术

8.1 “两稻三鸭”综合绿色防控

基于闲-稻-稻周年种植制度共育三季鸭子,可有效防控田间主要病虫草害。

8.2生物防控

生物农药和生物引诱灭虫(香根草诱虫灭杀)等生物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8.3物理防控

通过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防虫网防虫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发生。

8.4 化学防控

再生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螟虫、稻飞虱和纹枯病,在生物、物理防控达不到防治要求的情况采用化学防控,农药种类符合NY/T 393规定。

三、适宜区域

双季稻区。

四、注意事项

再生稻关键技术核心“优、早、足、干、低、控、迟”七字互为条件,应用推广过程中应做好水稻生育期及茬口安排,掌握肥水管理要点,严控病虫害。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602号

邮政编码:330200

联系人:邵彩虹

联系电话:0791-87090655,13672243223

电子邮箱:dixushao@126.com

(二)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号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416室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 人:孙明珠

联系电话:15979045429

电子信箱:sunmingzhu518@163.com


【来源:厅科教处】

等级提示
该模块需登录查看
傲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